

信用服务热线:010-15110226888
信用动态

品质至上
政策扶持
企业助力
绿色消费的实践发展和演变机制
- 来源:人民论坛网
- 发布时间:2023-11-20
- 访问量: 922
【概要描述】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召开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启动会,对首批2328家企事业单位进行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将于12月底前公布。
【概要描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始终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将绿色低碳全民行
- 分类:政务诚信
- 作者:
- 来源:中国环境
- 发布时间:2023-11-20
- 访问量: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始终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将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①,人民群众广泛自觉的绿色行动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传统消费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从大自然中过度地摄取资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被破坏。为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绿色消费理念应运而生。绿色消费理念提出消费者应具有环保义务,不主张消费在生产、使用和处理环节中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产品,呼吁个人进行既满足需求又避免破坏自然环境的消费活动。绿色消费理念自提出至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绿色消费行为方兴未艾。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温室效应正在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气候频发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8亿吨以上,比2021年增加3.21亿吨,增幅为0.9%。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齐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绿色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绿色消费行为还存在主动性不高、态度行为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国的绿色消费也将进一步演变发展。
当前我国绿色消费实践发展
为推进居民绿色生活,我国近几年发布了诸多相关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案,这些绿色消费政策涵盖了衣、食、住、行、用等多个领域,在社会上形成了普遍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行动,社会整体正在由传统消费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的绿色消费转变。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顺畅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实现系统化节约减损和节能降碳。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消费正在从传统消费模式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我国的绿色消费结构表现为在衣食住行用等生存型消费中绿色消费的推广和普及,在教育、文娱等发展型消费中绿色消费的作用尚微。因此,本文从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绿色生活等生存型消费方面梳理绿色消费实践的发展。
一是绿色建筑。为响应绿色生活的创建要求,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对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等八项重点问题和组织实施要求进行了说明。从这个规划来看,2021年至2022年我国绿色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0%,超过了“十三五”期间年均6%的目标;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2019年当年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5%。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绿色建筑推广体系,其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在总结绿色建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1年初颁布了《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建筑推广体系进入过渡期。
二是绿色出行。为增强居民绿色出行意识、提高绿色出行水平、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我国启动了绿色出行宣传月,倡导绿色出行和促进居民使用公共交通。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该计划切实推动了绿色旅游发展,坚持以公共交通发展为重点,努力营造适合绿色出行的环境,试图通过增强绿色出行方式的吸引力,增强公众的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水平。②2020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在109个城市组织开展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根据2022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考核名单,北京等97个城市已达到绿色出行创建目标,绿色出行工作初具成效,为推动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绿色出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众多品牌的共享单车活跃在我国各个城市,在极大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为居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机会。此外,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激增。自2015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国产品牌迅速崛起。
三是绿色饮食。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计划》,该计划指明了坚决遏制餐饮消费浪费和加强粮食减损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强化保障措施。此外,据环保组织调研估算,全国外卖行业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过6000万个。对此,一些外卖平台已经上线“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这一选项。各地政府和组织也在积极倡导减少一次性餐具消费,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四是绿色生活。当前绿色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垃圾分类处理、节能家电购买、闲置交易等。对于垃圾分类处理,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③近年来,我国统筹推动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对于节能家电,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家用电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2004年,我国实行能效标识制度。近年来,在“促消费、稳增长”的趋势下,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实施节能家电的专项补贴。北京市从2019年实行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对购买“一级能效标识”和“二级能效标识”家电的消费者分别给予节能补贴,以促进节能减排消费,同时鼓励企业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一些平台企业为绿色和节能电器提供了“以旧换新”活动。对于闲置交易,闲置资源的优化利用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数字平台上的闲置资源利用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断舍离”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常态。我国居民在二手交易平台的活跃度进一步增强,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处理了大量的生活闲置物品,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各类排放物的排放量,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据估算,2019年,闲鱼模式减少了2491.2万吨的碳排放;闲鱼用户通过回收获得蚂蚁森林能量,种下了45.8 万颗梭梭树,减少约9161亩土地荒漠化问题;闲鱼模式节约水资源13.2亿立方米,约为91个西湖的水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